本帖最后由 淮阳布衣 于 2015-4-20 22:24 编辑
关于马棚岛旅游建设的一点思考
作为江苏经济谷底的宿迁有什么吸引外人的魅力,除了历史著名的大英雄——项羽之外,宿迁还有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如果说万里长城是世界伟大的人类建筑,那么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又何尝不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古迹。在京杭大运河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宿迁应该把京杭大运河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不能落在其他运河城市的后面。古人临水而居,京杭大运河是中国贯穿南北水路的经济交通水利工程,是封建王朝的国脉,也是我们现在中国的文化传承和经济的延续。
宿迁,地处中运河的中段,秦时设置下相,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清以来,为南船北马转乘之地。所以在各朝代在运河旁边设置驿站,传递国家的机密和朝廷的懿旨。乙未年暮春,三五好友上运河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了解宿迁乡镇风情,另外一方面宣传宿迁名胜古迹做点贡献。 马棚岛,现有住户六十三家,为宿豫区仰化镇所管辖。在明清时候已经建立朝廷驿站。在公元一九六零年,宿迁人民利用马棚岛北侧浅滩,重新挖了一条水道,以便于南来北往船只通行,南侧为船只停泊地,北侧可以让船只顺利通行。岛上油菜花开,杨树参天,东西长约里许,南北宽约半里,石堤护岸。岛上西有高台,高于水面近十米。岛上有野蒜、荠菜等野菜,为宿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在岛上肆意可以寻找到石磨盘和石臼等小农时代产物,岛上民风淳朴,生活随性,为现代都市人们所向往的桃源圣地。现在很多城里孩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只是从书本上才能学到一些知识,马棚岛可以建设成宿迁学生学习的教育基地。为我们后一代着想,另外马棚岛可以深度开发田园牧歌式的旅游基地。双管齐下,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马棚岛上有一株夫妻树,相互依偎,相互为彼此遮风避雨。岛上大树甚多,为鸟的天堂,频临宽阔水域,又为鱼的乐园,在这里可以垂钓,可以避暑,可以放松心情,可以享受宿迁美好的景色。 就马棚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本人提出一些建议: 宿迁是苏北新兴城市,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但是宿迁京杭运河的水面旅游还是一片空白,宿迁应该着力旅游业,进一步开阔视野。官方和民间合作,互惠互利,共建家园。提高民间资本的利用率,而不是让民间游资在房地产一味扎堆,而是让民间资本流向多元化产业。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在未来市场经济中终究被终结。利用官民合作,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也可以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如果把马棚岛上一些民居进行重新规划,小桥流水式建筑,让孩子不出宿迁地盘,就可以看到江南的风貌。把宿迁一些废弃的小农经济时期的生活和生产用具重新拾起来,在马棚岛稍微改造一下,体现田园牧歌的小农经济。 岛上西面高台可以建观景台与酒楼作用于一体的建筑物,古人喜欢把酒临风,今人也应该如此。岛东侧可以建设游船码头方便游客上岛游览。为上岛的孩子安全着想,岛四周应建有围栏。
岛南侧可以建古时驿站和马厩,再现当年驿站传递书信的情景。市民在这里可以了解运河的历史,也可以了解古代的驿站情况。岛上的树林尽量要保留。养马,与马棚岛名气相符合,从而为旅游景点移植运河文化和古驿站文化
岛上居民的拆迁和安置问题,在同里和西塘地方,在这些风景名胜之地,依然有居民生活的空间,岛上建筑物多为砖木结构,可以就地拆迁,原来建筑物废旧资源再利用,岛上新民居由政府统一规划,按照统一建筑物的设计图纸进行建房。
宿迁政府成立河面旅游观光公司,由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可以让宿迁市民入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宿迁老百姓提供另外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宿迁的运河文化知名度,同时还可以有助于宿迁的财税,为宿迁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宿迁政府部门管理要跟得上, 政府不必要像保姆一样大包大揽,而应该以管理者面孔出现,保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
宿迁游资很多投放在房地产上,现在房地产经济不景气,宿迁老百姓应该把手里宽裕资金投入旅游业上,宿迁政府对景点不仅进行管理,而且也要进行宣传和引导,对宿迁未来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如果这样做的话,宿迁离运河重镇又有多远呢?
另:游船必须采用古时游船;岛上原始风貌可以有节奏的保留,是大拆大建,还是留住乡愁的特色应根据投资者的力量和规划而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