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热衷搞写作 自娱自乐好心情 孙光诊老人心中虽然一直有个文学梦,平时也热衷写写画画,但真正写作还是从2006年开始的。因为可以阅读到很多报刊,接触到不同人物,了解到国家的便民政策,于是晚上回家后开始写作,并将自己的作品保留下来。 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孙光诊闻讯欣喜不已,当即吟诗一首《元旦献词》:“改朝换代几千年,哪年种田不收钱?如今有了共产党,千年世道大改变。” “市人民医院,矗立大运河畔,于黄运两河之间,似二龙戏珠的壮观,综合楼像神女峰耀眼,现代化高科技一应俱全……”2014年国庆当日,看到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正式运营,老人当日晚上精心创作柳叶型百字诗《市人民医院落成有感》。后来他将这篇作品向外投稿,并发表在《宿迁医苑报》上,这也是老人第一篇见报的作品,令他欣喜不已,也给他以后创作带来更大动力。 创作相声等作品 为宿迁文明助力 “打竹板,笑开颜,各位市民共商谈,改革开放好时代,文明城市来宣传……”孙光诊老人背起自己创作的快板书《文明公约就是好》,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俨然就像一名快板演员。 孙光诊拿出他最近创作的10多首作品,既有随笔,也有散文,还有小品和相声。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特点,那都是老人根据所见所闻创作出来,讴歌新人新事,宣传宿迁文明。 记者看到,老人创作的随笔《小雨棚大善举》,就是他真实所见的一件事。在下雨的街头,骑车人在路边设置的雨棚下等红绿灯时发生的温馨感人一幕,彰显宿迁人文明素质的提高。 快板《文明公约就是好》,则从15个方面细化《宿迁文明20条》,呼吁大家争做文明有礼宿迁人。而《一角与五角钱的故事》,通过公交车上丢弃的五角钱无人捡拾与在菜场因一角钱发生争执的小事,反映宿迁文明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令人深思。 而老人的得意之作,就是他创作的男女合说相声《争做文明家庭》,通过一男一女两位村民参加村里文明家庭评比会的场景,反映了宿迁广大市民积极争做文明家庭,为宿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仔细阅读他的这部相声作品,语言诙谐幽默,特别是一些宿迁地方歇后语的运用,更是令作品接地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宿迁创文期间,我看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把它们写出来,就是想弘扬正能量,呼吁更多市民保持创建成果,把文明行为自觉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让我们的城市永远文明……”孙光诊老人表示,只要能为社会作贡献,他会永远创作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