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30 15:21:14
|阅读模式
刘彪 虱子的怀想
我希望六七十年代的人们,能够在闲暇的时候读一读我的这篇怀想,以让您记起我们曾经历的那个时代。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从中知道虱子是个什么东西,它和时代又怎样的联系。
虱子的怀想
虱子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难以说清也无法考证虱子产生的年代,只知道它是伴随着饥寒贫困的到来而诞生,伴随着饥寒贫困的消亡而绝迹。
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人们生活极为穷困的时代,它,寄生在男女老少蓬乱如麻的头发和僵硬似铁的袄裤里,用人们羸瘦身躯里的血肉,把自己养得丰腴肥胖。每逢秋凉的时侯,它便挤走夏季里叮噬人血的跳蚤,占据了整个冬天,直至来年的春季。它不分昼夜地在人们身体外表的各个部位蠕动着咬啮着,像是一个搞后台策划的导演,演绎了许多看上去或滑稽可笑、或别具亲情、或独具风景的故事。
冬天来了,人们一律换上了家做的棉袄棉裤,宽绰中显得很是笨拙。除了个别讲究的大人有件内衣或背带背心外,很少有人在袄裤里套件内衣,孩子们自不必说了。这个时候,辨别男女的唯一办法,就是看头上的棉帽和围巾,以及棉袄是否是花色的。除了那雪和女人身上仅有的花色,这冬天就是一色的青黑了。
这个时代的穷味、穷态、穷色就这样闯入了这样单调的冬天。而这个季节也正是虱子猖獗的时候。
村子里的学堂大多是从古旧的破庙上搭建起来的,屋舍极其简陋,所谓的课桌、坐凳都是些长条的木板钉制而成,还有用泥坯垒成的。师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也能学到不少应学的知识,也有不少的乐趣。但几乎每天也都会出现一些与虱子有关的故事。
课堂上,总会见到不时有同学绷紧了肩握着袄袖来回晃蹭,或将手伸进脖颈、放在大腿外的棉裤上轻轻揪挠的情景,那说明是虱子在骚动了。内向、害羞一点的同学显得很是收敛,他(她)们会趁其他同学不太注意的时候,将自己某个部位骚动的虱子捏住,悄悄地丢在地上,然后若无其事般地用穿了傻厚棉鞋的脚轻轻将虱子辗碎,眼晴却专注地看着讲台上的老师。调皮嘎坏的男生,见到前桌女生头发上爬动的虱子,会趁着老师目光的转移,向前探一探身子,用拇指和食指将虱子捏起,然后,鬼笑着把虱子放入女生的脖子上。甚或有时,干脆把自己身上的虱子径直丢到女生的头上,引得大家哄笑不已,而老师却不知所以然。还有老师正讲得兴致高的时候,下面近前的学生都低头抿嘴地笑起来,迷惑不解间,心直口快的学生笑着用手指着老师的额头,老师才恍然大悟,赶紧用手把额上的虱子抹掉。这时,同学们又傻笑一番,老师倒也不显得很尴尬。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校园里以虱子取乐的事对于这些被穷气熏染的人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谈不上谁奚落谁,谁讥笑谁。单纯地除了取乐儿,就还是取乐儿。
冬天的夜晚极度寒冷。木格的窗户都是用纸糊上用来挡风的,两扇笨重粗陋的木门四处透风,里屋的门口上挂了一条破旧的粗布门帘,起不到一点御寒的作用。屋内没有炉火,更不用说现在的暖气了。
家家户户的妈妈们老早地抱来扫集的杂烂树叶,烧暖了那条供一家五六口或七八口人睡觉的土炕,然后把早晨叠摞在墙角的那些冷重的补了又补的被子,依次铺满土炕,一天的忙碌总算消停下来。
接着,她们盘坐在炕上开始享受这一天里最安静也是最休闲的时光。先是给幼小的孩子脱去袄裤、哄着他(她) 们睡去,然后,拿起孩子的袄裤,凑近窗台上那盏微弱的油灯,依次将领子、袖子、裤腿翻将过来,神情专注地顺着那些针线缝合的地方寻找,寻找那些隐匿在褶皱里的大大小小的虱子。两个拇指不时地反向对接、挤压,指甲上满是挤暴的虱子血的痕迹。静静的夜里,能够清晰地听到虱子被挤暴时发出的“咯嘣、咯嘣”的声响。
待到那些在大街上疯玩捉迷藏的十几岁的孩子们各自回家,妈妈们又开始为他们重复着上面的动作。只听得她们嘴里不时地惊讶磨叨:“呵!这儿几个大的;呀!这儿一堆小的!哈哈,这儿还有一窝卵子呢!”
没有嗔怪,没有埋怨,不论你家我家还是他家,所有的人都跟这噬血的虱子脱不了干系,当然,妈妈们也不能例外。这已经是寒冷的冬日里妈妈们要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了。不为别的,也不管虱子是否滋生,做为妈妈,只求明天到来时,自己的孩子身上能少有几个虱虫的咬啮,仅此而已。
另一个场景则是在来年的春天。这时候乍暖还寒,冬日的旧装还没有换掉。那些愚憨厚道、俊气朴实的男男女女,在生产队队长的带领下,肩扛锨镐、背着粪筐,来到田间,或平整土地,或给返青的麦苗撒粪施肥。
其间歇息的时候,人们分散在地头陌边,大致是男人一片儿,女人一片儿。又仨一堆儿俩一伙儿地挤在一起,也有一个人独自坐在一旁的。女人们说着自家的公婆、讲着丈夫、谈着孩子、唠着晚上捉住了多少虱子……傻傻的笑声回荡在春天的寒气里。男人们不喜欢聊这些家长理短的话题,他们不太集中地坐下,毫无顾忌地又像是生怕女人听到那样有点神秘地讲着一些新鲜或故旧的荤段子,讲着昨晚又去听了谁家的窗根儿……一边讲着,一边嘴里吧搭着呛人的旱烟,双手却分别在自己的棉帽里、腋窝处、胯裆中、裤腿儿和袜筒中找寻、揉捏着那些在他们眼中似乎本该粘附在他们肌肤上的再平常不过的虱子。那种没有忧伤、没有愁虑的笑声,总会伴着他们诡异的眼神飘向那些女人的方向。也有个别年长的男性,丝毫不在意这些男女的说笑,独坐在田塍上,叼着烟袋,低着头眯着眼晴,在自己身上拣寻着虱子,遇到个头大些的,还会不假思索地放入门牙间,咯嘣一下将其咬碎……
日子就这样循环往复地过着,从秋末开始到整个冬天,再到差不多一个春季,虱子是有增无减,虱子的故事也是在重复中不断地翻新丰富。而人们,似乎把虱子当作了生活间隙里的一种别样的伴侣,从中倒也寻出不少乐趣。直至炎热的夏天跳蚤的到来,这虱子就突然消逝得无影无踪,似乎是蛰伏到人们肌肤中去默默地等待秋天那样。
如今,我们的身上是再也没有虱子的骚动了。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虱子就自觉地退出了曾经任它肆虐的历史舞台。然而,关于虱子的那些故事,却是永久地嵌入了在那个贫寒时代里挣扎生活的人们的记忆中。人们无心地活着,傻傻地笑着,习惯地揉着虱子附着在身上所造成的痛痒,用自己原本就枯瘦的身躯,养肥了数不尽的虱子。
远去了,那个虱子泛滥的时代。有它,就意味着拥有贫穷和落后;有它就意味着人们的愚傻和乏味。它是穷的象征,它永远是寄生在穷乏穷窘的穷色穷味穷态中,招摇于一个穷困的时代。所以我想,虱子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今天的年轻人,不可能知道虱子的模样,更不可能知道那种虱子蠕动于身的感觉,当然,就无从理解虱子和穷困的关系。然而我想,我有必要以这样几个旧时代的生活场景让大家粗略地感知一下那个生活中浸着穷味的时代,以期那些于幸福时代出生、在蜜罐中长大、在蒸蒸日上的日子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能够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时期的转捩点上,以新的姿态新的信念书写出自己人生的豪迈!
同时,也请那些经历过那段故旧岁月的长者放心,那个虱子传染、泛滥的年代永远不可能卷土重来起死回生了。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人民早已在贫困中脱胎换骨!饥饿早已消逝,温饱早已解决,小康已初步实现,富强正在形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30 15:21:28
远去了,那个虱子泛滥的时代。有它,就意味着拥有贫穷和落后;有它就意味着人们的愚傻和乏味。它是穷的象征,它永远是寄生在穷乏穷窘的穷色穷味穷态中,招摇于一个穷困的时代。所以我想,虱子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今天的年轻人,不可能知道虱子的模样,更不可能知道那种虱子蠕动于身的感觉,当然,就无从理解虱子和穷困的关系。然而我想,我有必要以这样几个旧时代的生活场景让大家粗略地感知一下那个生活中浸着穷味的时代,以期那些于幸福时代出生、在蜜罐中长大、在蒸蒸日上的日子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能够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新时期的转捩点上,以新的姿态新的信念书写出自己人生的豪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30 15:22:12
冷月秋风
怀想虱子不等于怀念,只是感怀那艰苦的年代,人们物质的匮乏,包括水,生活用品,都是极为缺的,我不想它的起源,不想谈的灭种,在心里烙印的是穷苦和不舒服,刘老师只所有写这个代表穷苦的产物,忆苦,是让生活在幸福年代的人更珍惜美好生活,不浪费,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文笔生动,感人,也是怀念亲人吧
4天前
汉卡.东夷箫客
拜读大作,感慨颇多。五十岁以上人,对虱子这个小动物记忆犹新,那是时代的印记。感谢时代的进步,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不忘艰难困苦的历史,努力学习工作!感谢作者。
昨天
宁静致远
随着时代变迁,
成了我们怀念的老故事
它们曾用斑驳的印记记录着那个时代,
逐渐消失的老故事 虱子 ,跳蚤,
每个老故事里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经历,细腻的文笔描述了那个时代的平凡故事,看着题目就不约而同的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的很多情景 ,让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童年记忆
4天前
清浅
这虱子把银害扎哩!
上课听讲不专心,
手塞裤子胡乱挖。
急急火火走后院,
一举两得把虱掐。
以为这货失遗了!97年去西藏,呆了三个月,三五天洗个澡,谁知道身上还是有,阴魂不散啊!!!
4天前
辋川山水秀
六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们,都被虱子骚扰过,捉虱子的过程,就像打一场战役!
刘老师的美文,有趣地增添了一段儿时的记忆!
怀想虱子肆虐的那个年代,人们生活的清苦艰辛,人与人之间的纯朴良善……太多了!
4天前
作者回复
谢谢你兄弟
4天前
梅
虱子见证着当年的贫穷,霾裹挟着如今的发展。虱子之于年少的我们,霾之于中年的我们,都会成为老年后相聚的谈资,如今的苦涩、无奈,都会留给将来满满的回忆……到时依旧等着细品也是我们记忆的你的回忆。
4天前
作者回复
谢谢你
4天前
疏雨风荷
怀念那个年代 人的质朴 率真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还有食品都是没有污染的 那个年代不复返了
4天前
幽兰
欣赏大作!真实写出了虱子猖獗的那个年代。令人怀念的不是虱子,而是回想起那段穷困而忧虑的时光,回想儿时的奔波劳累的岁月,回想身心疲惫的不堪回首的孩童生活。
4天前
心路张焕民
彪哥又把我们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带入了难忘的岁月,怀想那时的亲人,思念纯真的童年,告诫我们珍惜眼前的幸福。
4天前
鸣雁衔春
感谢焕民老师的留言——
借怀念虱子,怀念儿时的亲人,怀念那艰辛的岁月,感人至深的文字读之潸然有泪流下。
4天前
孙淑珍
诱人的题目,思绪瞬间穿越到了20世纪70年代,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时代的烙印,穷困的符号
4天前
浅书
欣赏。
4天前
鸣雁衔春
我希望六七十年代的人们,能够在闲暇的时候读一读我的这篇怀想,以让您记起我们曾经历的那个时代。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从中知道虱子是个什么东西,它和时代又怎样的联系。 |
|
|
|
|
|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