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家长被骗 “家长群”是“祸根” 每年的开学季,学校班级的各种“群”都非常的热闹,“群”学生和“群”家长们是既激动又繁忙,往往在这种忙碌的时刻,一不小心,“群”就有了隐患。令家长啼笑皆非。 “家长群”是一把“双刃剑”! 不知道什么时候,为了方便,学校大多建有“家长群”;老师在“家长群”当“群主”,俨然一个大领导,发号施令成为常便饭,稍有不适,变脸算账,让一些家长“颤颤巍巍”,不敢喘个粗气。恨群恨老师成为另类“潜规则”。从前期的一些走火入魔的视频里可以看到对老师的“鞭笞。”其实老师也是苦衷难以言表。 “家长群”是一个“骗局地” 据悉,2月10日18时许,南通市民徐某报警称:当日18时许,其子家长微信群一昵称为“梦想成真”的用户以班主任名义要求购买语数外三套资料,自己扫码支付198元后,该用户即退出同学群,后发现被骗。 被骗家长有苦难言,在自己的“领地”被骗,“群主”却心安理得,叫家长情何以堪呢?骗子如何混进班级群的倒是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群主”。班主任为什么要在群里发布收费项目,给骗造成“可乘之机”。 回过头来,我们不禁要问,不设置进群“门槛”才让骗子畅通无阻。一方面是有人冒充某学生家长被班主任拉进群;也不外乎家长拉人进了群,不然骗子怎么进群?等等,值得思考和深思。 据说,骗子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有些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所以,如果班主任突然,在孩子班级群里发言,要求家长赶紧扫二维码缴款,家长就要格外小心,务必当心,不要上当! 三、“家长群”要高筑“防骗墙” 如果“家长群”非要存在的话,业内人士提醒做好 以下防范各种! 一是不轻易对外公布班级群!不轻易拉人入群!不轻信转账要求!各班主任可对本班级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并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 二是实行班主任“群主”责任制。按班级人数对号入座建立“家长qq群”,摄制通过身份验证,实名某某家长+电话 ,按照班级人数不多不少设置。不要微信群,冒充个家长都能进。同时群主责任,出了问题,群主负总责。 三是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学生家长应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学生家长还可以通过向学校或班主任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避免被骗。(金平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