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前行中前进 ——读《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的人生笔记》有感 最近,用了近三个晚上的时间,阅读了一本书—《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的人生笔记》。该书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全书共有17.5万字,分七个章节。他从童年岁月写起,写了母亲、爱人;写了从大学毕业到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生活经历;回顾了陈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的工作和生活;讲述了陈转场公益几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书里讲述的故事,情感真挚而又生动,跟着陈的成长成才节奏,自己也仿佛经历了一般。 说起陈行甲这个人,不禁让我想到“传奇”二字。他曾是个“明星官员”,2015年被评委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担任县委书记的那五年,兢兢业业为民办实事,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严惩了贪官污吏,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腐败分子做输死斗争,可叹可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推广巴东的旅游业,他亲力亲为——唱宣传歌曲,直播跳伞。最终成功的向全国宣传了美丽的巴东,实现了巴东旅游业质的飞跃。立足于世敢于担当,在疫情期间,他发动自己创办的深圳市恒晖儿童公益基金会,积极筹集抗疫专项基金、捐赠防疫物资、组织防疫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战役中,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贡献了一份坚强而有力的保障...... 掩卷而思,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受莫过于“于前行中前进”。无论是陈行甲身处何地、变换何种身份,他都一如既往的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着。就像他在书里说的那样,“当我在一个不同的天空再次展开翅膀时,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希望我能飞得更远,看的更明,更笃定,也更从容。” 在人生的长河中,难免会遇到过一些困惑与无助,多半是因自身缺乏知识的积累和人生的历练,如何提升自己能力,如何于前行中前进,这很需要,也很重要。 于前行中前进,做一个有清晰的定位者。定位定好了,才能为前行提供方向。对自己要有准确判断,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都要清晰明了,千万不能在迷雾中失去方向,努力去做自己的灯塔,要剥开层层迷雾,照亮前进的步伐;也不能在工作中丢掉原则,学会履职尽责,牢记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干一行爱一行,学会静下心来,钻研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做到心中有底、心里不慌。 于前行中前进,做一个会思考的行动者。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勤奋努力、专心思考,才能让学习更有效率,让工作更有动力。记得上高中时,有个邻桌的女同学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却错用了方法,她将一整本数学书都抄写了一遍,结果非但数学成绩没提高,反而下降了许多。故,用心思考很重要,将思考入心入脑,学会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本领,切勿做管中窥豹、一蠡测海似的思考,否则极容易陷入误区、误入歧途。 于前行中前进,做一个能吃苦的干劲者。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养成一个习惯,大概需要21天,也就是“21天法则”。做一个有韧劲有毅力的人,克服身上的敷衍与懒惰。古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十三年治理洪水的传说;亦有红楼巨匠曹雪芹“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坚守。再看今朝,从“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原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苦干14年,终于治理了风沙;从辛勤奉献40多年,用心血和汗水为教育事业谱写着新篇章的时代楷模张桂梅……这些人都在逆境中培养了异于常人的耐力和意志力。 陈行甲的上半场已经走完,迎来了下半场的开幕,就像他在书中说道的那样,“一个人可以将思考作为梯子,登上更高的地方,让自己不被困在直接经验构成的世界里。认清世界的真相但仍然热爱它,永远是一个望向未来的乐观者的信条。” 于前行中前进,要有清晰的定位、会思考的行动和能吃苦的干劲,对于如今的我来说,愈发觉得这些能力的重要性,周围厉害的人很多,他们身上显示出来的优秀品质,值得我去学习、去追求,虽然现在差距很大,也希望终有一天能望其项背,方能不负此生。(张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