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上头烟”“神仙水”……别被这些名字迷惑了
近年来,新型毒品加速涌现,常被包装成食品、饮料、香烟等形态,隐蔽性、迷惑性强,受到各方广泛关注。6月26日,第三十四个国际禁毒日,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通过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别提醒公众,要防范新型毒品的侵害。南京当选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在过去三年中,南京市毒情形势持续向好发展。全市本地籍吸毒人员增长数,从2018年以前的每年1000人以上,下降至目前300人左右,现有吸毒人员从12000余人缩减至7000余人。根据国家禁毒办2018、2020年两次通报情况,南京市生活污水中的毒品含量下降了80%,禁毒成效显著。
今年4月30日,南京市成功当选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当时考评的要求非常严格,申报的109的城市中只有41个入选,所以我们是非常珍惜这项荣誉的。”南京市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仲军说,“虽然南京禁毒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新的风险和危害也在不断滋生。”据仲军介绍,当前毒品向互联网快速渗透,出现了订单式制毒、代理式贩毒的新手段,危害范围往往覆盖全国、涉及境外,一案涉及人员多达数百上千人,预防打击难度很大;加之新型毒品加速涌现,因隐蔽性、迷惑性强,极易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给禁毒工作带来了不少挑战和压力。“巧克力”“奶茶”“上头烟”“神仙水”等新型毒品层出不穷随着大众防范意识的增强,冰毒、海洛因等传统型毒品在逐年减少。贩毒分子常通过将毒品改包装、改名称,甚至换品种、换成分,来达到贩毒目的。因此不少新型毒品伪装成食品,如巧克力、奶茶、饼干、饮料等,迷惑性很强,一般人很难辨别发现。
近几年来,电子烟因外观时尚轻巧,形态各异,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根据2021年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显示,我国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35万,且年轻人使用比例相对较高。而就在最近,一种新型毒品假借“电子烟”的名号出现在大众面前,让不少受害人糊里糊涂地深陷其中。南京市禁毒委员会制图记者了解到,普通电子烟的主要成分是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和调味剂等,而“上头电子烟”被不法分子掺入了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滥用者在吸食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常出现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狂躁、意识不清等反应,长期吸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诱发精神错乱和自杀倾向。
5月11日,国家禁毒委、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正式将整类合成大麻素类物质列为毒品进行管制。公告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除了“上头”电子烟外,还有一种毒品常出现在案件中:γ-羟基丁酸(GHB)。GHB又被称为神仙水、听话水或迷奸水,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外观有白色粉末、药片和胶囊等剂型,可溶于水或饮料中不易察觉,受害者往往会失去意志,让人变得痴呆,并会导致暂时性记忆丧失,常被犯罪分子用作性侵害。毒品贩卖潜入网购,“神奇功效”食品不可迷信各类新型毒品的加速涌现是当前禁毒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毒品的购销模式往往是在毒友圈子里传播,但伴随网购模式被大众接受,毒品的购买渠道也转移到互联网上,在陌生人中蔓延。“卖家在贩毒的时候不讲这东西是毒品,广告就写夫妻生活不和谐,提供点神奇偏方这种,然后把你拉进群,一旦进群,他就会给你发一些淫秽广告,还有教你如何实施迷奸。”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禁毒大队大队长晏刚说。侦破这类案件往往用到网络侦查手段,要以情报为主导,突出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2020年,南京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34起,打处犯罪嫌疑人479人,缴获各类毒品约14公斤。
但是相比打击,防范更为重要。为了扩大宣教范围,南京市禁毒办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禁毒宣传工作,创新研发“禁毒平安驿站”宣传一体机,传播禁毒知识,发布禁毒新闻,还有禁毒的仿真品等,公众可以点击浏览自己选择的内容。“禁毒平安驿站”投放在地铁、机场、火车站,还有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政府大厅等多个场所,覆盖各区,全市共布置了220多台,现已成为一大亮点。“禁毒平安驿站”南京市禁毒委员会供图面对五花八门的新型毒品,晏刚针对这些潜在的危险讲了三个防范要点。一是在网购时,购买食品饮料类和药品类时,一定要注意有没有生产标识和生产许可;对一些“神奇功效”保持警惕,不要迷信;二是在娱乐场所,不要因为好奇去尝试一些食品、饮料、香烟等;特别是电子烟,非正规渠道生产的电子烟没有产品认证标识,拒绝尝试;在娱乐场所,特别是一个人,饮料酒水不要离开自己视线;三是注意不良交友,如果发现吸毒、贩毒等行为,一定要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强慧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