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楚霸网

楚霸视点楚霸视点
关注: 2贴子:6957 排名: 20 
0 回复贴,17116 次查看
<返回列表

[小城大事] 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有口唐朝留下的井

发表于 2021-7-8 10:49:58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评媒 于 2021-7-8 10:52 编辑

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有口唐朝留下的井

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刘圩组村民小组长张成军反映,位于关庙镇水汉村刘圩组东小屯庄境内,有一眼古井,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这一眼古井起源于唐代。“这些年来,当地不少村民搬迁了,这一眼古井也受到了‘冷落’,井口被破坏了,当地老百姓认为这眼井应该是文物,希望能够得到应有的保护。”张成军说。
1622506272236.jpg

接到报料后,记者当即前往关庙镇实地调查。听说记者要去采访,关庙镇水汉村刘圩组东小屯庄几位村民来到古井旁等候。年过六旬的村民小组长张成军说,在那曾经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家家户户喝的都是从这眼井里打上来的水,附近几个村落的村民也都到这眼井里取水吃,这眼古井是当地老百姓心中难忘的记忆。“几年前,我们东小屯庄拆迁,施工人员准备把这眼井填平了,大家觉得非常可惜,于是就进行阻拦,最终才保住这眼井。现在,这眼井的井口有部分破损,周边也没有遮拦,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挂牌保护,留住东小屯庄人永远的记忆。”村民郑利说,这不是一般的井,是当地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生命源泉。当地村民胡裕效今年85岁了,老人颤颤巍巍地来到古井边,指着深邃的古井说,这是一眼神奇的井,井水的水位高出西侧耿大沟的水位三四米。“以前附近有个汪塘,汪塘干涸了,井水的水位还是跟现在一样高。你看,井水的水位,距离井口也就两米左右。”胡裕效老人拔掉生长在井口边缘石缝里的小树苗,只见井口下方的井壁已经长满了青苔,井水上漂浮着树叶和杂草。“自从这里老百姓家里接通自来水后,就没有人吃井水了。

以前,井边的石碑也不见了,上边的青石井口也破损了。你看剩下这半边石头井口,被井绳磨得圆润光滑,这是东小屯人祖祖辈辈到这眼井里打水吃的见证。”胡裕效老人说,从小他就听老人讲,这眼井在当地传说是唐朝薛仁贵征战时留下的。“我的爷爷曾经修理过井口,据他介绍,听上辈老人说,这眼井是唐朝的时候留下来的,也就是在薛仁贵征东的时候,薛仁贵在此地屯兵,所以这里的地名叫东小屯,西边还有个西小屯。过去,这里也叫姚屯村。据传,薛仁贵当年在这里挖井,是为了满足士兵的生活用水以及饮马。”胡裕效老人说。记者看到,这眼古井是用青砖砌成,井口呈圆形,井口直径大约60厘米。“很多年前村民曾下井清过淤泥,古井约有十几米深,井底比较宽,直径约有两米多,两个成年人在下边挥锹干活都可以。”

胡裕效老人说,多年前,这个村庄被324省道一分为二,南北两边住了70多户人家,一共有300多口人。在没有接通自来水之前,有一年发生大旱,到处河干井枯,只有村中的这眼古井涌泉不竭。 “我曾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村里干部说,上面没有这笔资金来保护古井,所以保护古井的事一直搁置下来了。也有人说,井水长期不用,这眼井等于是臭水井,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村民小组长张成军说,村里的人都认为,这眼井是祖辈留给后人的宝贝,它给大家带来了甘甜和清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如果这眼古井就这么荒废掉,或者古井不复存在了,当地老百姓心里会十分失落。打井汲泉,是中华民族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古井,是一道文化美餐,是不同寻常的文化遗产,是独具魅力的水文化。那么,这眼承载着乡亲们满满乡愁的古井命运究竟会怎样呢?能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呢?宿豫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博物馆工作陆先生说,此前,他并不了解上述地点有古井,之前也没有考证过。就当地村民反映的情况,他说,他们将联系关庙镇文化部门负责人,到实地进行勘察了解,搜集相关资料,“群众说的这眼井到底是不是起源于唐代,是不是薛仁贵所挖,这需要通过市级文保部门进行考证,如果确定为文物,我们将申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徐你贵姓)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2001-2013 chubawang.net http://www.chubawang.net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苏ICP备17012952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X3.4公安网备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873771296Comsenz Inc.
发帖 客服 微信 手机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