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化镇政协工作联络组三个"突出" 很特出 仰化镇政协工作联络组 基层协商是党委政府的“好帮手”、群众的“连心桥”、政协委员履职的“新平台”,是协商送到群众家门口,是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仰化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聆听民声、关注民生,增强联系、认真履职,通过委员挂钩联系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收集社情民意、服务基层群众、推进民主协商,增进团结互助。 一、突出一个“做”字,推进基层协商 基层协商民主,不是挂在嘴上,而是要重在落实,说做就做。一是明确基层协商“谁来做”。将基层协商工作纳入镇年底目标考核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化机制,使乡党委、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能够有序便捷通畅地开展协商,确保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建成村居“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5个,明确村(社区)支部书记为基层协商的召集人,拓宽了进社区、到小区的联络渠道。二是明确基层协商“做什么”。聚焦党政工作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每年形成年度协商计划,深入村(社区)走访调研,就经济发展、乡村规划、道路硬化、公共设施、文化建设、群众教育等提出意见。三是明确基层协商“怎么做”。今年以来,镇政协工作联络组邀请挂钩政协委员、乡贤代表、群众代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房屋征收、垃圾分类、民生保障等民生热点、难点,通过现场调研、座谈协商、上门走访等方式,组织开展基层协商20次,搜集社情民意信息140余条,形成社情民意专报3期。5月份在涧河社区开展的“完善村规民约 树立文明新风”专题协商,受到市区两级的高度重视。同时,结合9月18日召开的现场会,积极探索通过“四个嵌入”,推进有事好商量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目前挂钩联系仰化镇的政协委员已经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正在探索将镇“有事商量好”和村居“开门商量”工作法融入基层大协商制度。 二、突出一个“护”字,守好蓝天碧水 坚持每周看一看,做到每月比一比;看看谁的水体净,比比谁的岸坡绿。突出一个“护”字,按照“水清、岸洁、景美、安全”创建标准,充分发挥乡贤“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按照“四个三”创建要求,负责看护小河、小塘、小沟、小渠、小库等“五小”水体35条(面),采取“每旬逢5巡察”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小微水体存在的环境或污染问题,对于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现场及时处理,对于乡贤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由村居党组织安排保洁、水务人员联合处理。切实做到应立尽立、应管尽管、应护尽护。近年来,创建乡贤护水示范水体2面,实现“护水护出生态美,碧水滋养好生活”愿景目标,还给辖区一个碧水蓝天。 三、突出一个“质”字,强化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在于成效、质量。一是拓展建言献策途径。邀请挂钩政协委员、乡贤深入基层群众、生产一线、项目现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民生需求,报送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我镇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二是规范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邀请挂钩政协委员、乡贤代表、专家参加仰化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座谈会议,形成1篇调研报告,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是加强民主监督。积极探索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形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纳入监督范围,丰富民主监督内容,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完善民主监督程序,促进民主监督成果转化,提出监督意见建议120条,有效整合了政协委员、乡贤力量,促进仰化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镇以为民协商联系点为载体,按照年度工作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开展好为民协商活动,鼓励乡贤建言献策,挖掘更多有利于群众利益的基层建议,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普遍共识。主动加强工作创新,形成可借鉴的创新做法,让民主协商之花开在仰化大地。(金平眉执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