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泗洪魏营:一碗面皮“锁住”家乡的味道
|
|
发表于 2022-4-28 16:04:41
|阅读模式
泗洪魏营:一碗面皮“锁住”家乡的味道 泗洪县魏营镇地处西南岗中心片区,近年来该镇将产业兴旺作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重要举措,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持续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快速发展。泗洪奇盛风味食品是该镇全民创业的孵化项目之一,由本土返乡青年石小亮夫妇投资兴建,创立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周三嫂”擀面皮品牌,该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一期现有建筑面积870平方米,二期厂房正在筹备中,计划新增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
抢抓发展机遇,打造乡土特色“金招牌”
村居招引促投资。该镇涧圩居党支部加强人才联络,积极招引帮办,坚持服务“靠前”,向外地从事货车运输、经营面皮小作坊的石小亮夫妇伸出橄榄枝,实地介绍魏营创业环境,鼓励其到家乡投资兴业。
政府帮办助转型。该镇减租扶持创建生产基地,指导空间规划布局,将生产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小”而“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向大批量、规模化生产转型,并帮助成功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和自持商标“周三嫂”。
党建联盟开新局。该镇党委联合县委办、组织部、电信公司、机关工委等单位共同组建“党建红色联盟”,多渠道助力推广销售,成立“红色教育基金”,按照每销售1份配捐0.5元用于公益助学,形成“互带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打破惯性思维,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
拓宽销售模式。奇盛风味搭上互联网快车,探索“线上开网店+线下工厂店”的创新模式,又打通了面皮进入城市的销售渠道,为“小面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应用新型的B2C电商销售模式,与江浙沪一线城市工厂和大学商超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在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店铺,日均销售擀面皮500多单,总量近2000斤,目前年营业额500余万元,且呈快速增长势头。
强调产品属性。“周三嫂”擀面皮属于地方特色小吃,主营“非油炸、保存期长、即泡即食”的擀面皮制作和销售。以“物美价廉、绿色健康”的产品属性面向上班族、学生等中低收入市场,并根据不同口味,细分为红油、原味;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分为袋装、桶装,迎合了当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社会公众、企业和监管部门均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食品安全溯源。
鼓励直播带货。该镇立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抓住农村电商直播发展机遇,培养一批“能说会道”的优秀农村青年接受专业电商理论知识培训,并且免费为奇盛风味直播带货,有效解决了“巷子深”的问题,打通了乡村农特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时空障碍”,顺利按下了消费“快捷键”。
坚持示范引领,营造干事创业“好氛围”
订单种植促经济。奇盛风味依托优势资源,与村(社区)签订原料种植订单,签订合作协议,解决魏营传统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本地农户负责按照订单要求种植,企业再以市场价格收购,让农户不愁销路,为魏营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水,增添了新动能,努力实现“小面皮、大产业,乡村振兴加速跑”。
榜样引领促创业。石小亮夫妇的创业故事多次被省市相关部门关注,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石小亮本人也荣获了泗洪县第十六届优秀青年标兵的荣誉称号,二人的创业事迹为乡村创业者树立了标杆,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将农村传统“小生意”做成“大买卖”,在全镇上下进一步掀起浓厚的创业浪潮,推动镇域经济蓬勃发展。
就业帮扶促增收。该镇牢固树立“就业就是最大民生”的理念,镇人社所、民政办、经济发展局联合村居摸排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群体,依托本土特色产业进行就业帮扶,开展就业援助。奇盛风味不忘初心、富而思源,工厂车间吸纳了15名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均月收入2500元,其中包括建档立卡低收入户3户。预计一二期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以上,实现税收40万元,可提供6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工资达到3500元以上。(交汇点 侯雨辰 贺培 邹新)
|
|
|
|
|
|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