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关注]
从千亿企业董事长被查看“官员企业家”
|
|
发表于 2022-9-7 10:55:30
|阅读模式
从千亿企业董事长被查看“官员企业家”
文/谭浩俊
9月4日上午,广东省纪委监委公布消息,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卫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刘卫东落马,需要关注的,显然不只是他到底贪了多少,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还有他的工作经历。因为,一个人的经历,对于他的人生、特别是违法行为的发生,也是会产生很大影响的,是能够从中找到很多可以总结的东西,从而给其他人、给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警示。
从刘卫东的经历来看,他是一名官员,是从官员向企业家过渡而来的,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官员企业家”。他曾经担任过韶关市浈江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又担任过韶关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主任,位高权重,是“一把手”,更有过“说了算”的时刻。后提拔到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后,他变成“副手”了,调任省水电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后,看似“一把手”,可从实际情况来看,却是“二把手”,“一把手”是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平调到省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后,与此前没有多大区别,仍然是“二把手”,可能只是单位大小、管理权限多少而已。
真正调任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后,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回归到“一把手”的权力岗位。重新成为“一把手”后,对刘卫东来说,感觉可能就会大不一样,手中的权力也会出现很大变化。这对刘卫东这样曾经当过“一把手”,曾经说一不二的当权者来说,给人当副手,自然是感觉很不爽的。一旦有机会再次担任“一把手”,一定会努力找回以前的感觉,有的还会变得肆无忌惮,会想方设法将担任副手时“失去”的权力“捞”回来,也必然会出现严重问题。这也是心态、心理问题,更是素质、品质问题。
按理,曾经担任过“一把手”,此后又担任副手,应当心理容易养成“常乐”的良好状态。官场上不都是从副的到正的,再从正的到副的的循环吗?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卫东是从政府机关到企业,从官员到企业家,既有权力上失落的感觉,又有利益上增加的满足。只是,他肯定不满足于利益上的增加,还想享受权力上的快感。因此,如果没有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就极容易在权力面前失去理智和理性,就容易出问题。特别面对大量的资金往来,会将其当作权力运用的最大筹码。这就是对“官员企业家”的最大考验,也是最难实现有效转型的方面。企业家到政府任职,转型成官员,应当比较容易适应,官员到企业任职,从官员转型成企业家,适应的难度要大得多。担任官员时,都是发号施令,也容易在理论上、政策上讲更多东西,至于可操作性,就不会管那么多。到了企业,可就不同了,需要用效益来证明。恰恰是,很多“官员企业家”对企业是一点也不了解,让他们做决策,极有可能是瞎指挥。
但是,早已习惯于用权的“官员企业家”,哪容得下权力旁落。于是,会把“一把手”就是“一言堂”演绎得淋漓尽致。只是,对企业不了解,对经济不熟悉的问题,也会暴露无遗,决策失误对“官员企业家”来说,则成为家常便饭。为什么有的官员到企业仅仅两、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要回机关呢?原因就在于此,没有能力继续干下去。于是,“官员企业家”便成了某些权力拥有者手中的“福利”,发给身边人、圈中人、关系人、利益紧密者,真正有能力、懂经济、了解企业的,则很难到企业工作。最终,一些好的企业,也就成了官员们的利益博弈场。只是,也就极容易产生刘卫东这样的“官员企业家”,去将公权变成私器,给自已谋利益了。
也正因为如此,对“官员企业家”问题,应当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要对官员动辄在政府与企业间来回摆动做更多纪律和制度约束,譬如官员到企业任职,必须至少5年以上才能调整,如果把企业搞坏了,就不能回到政府机关。又如对从机关到企业任职的“官员企业家”,必须对其在企业期间的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和审计等。否则,“官员企业家”会把企业搞坏了后,继续回机关当“太平官”,这样,谁还会好好工作呢?
|
|
|
|
|
|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