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三篇 时间:2014年6月5日 多云 陈茂林家回访。 这是我第四次到陈富贵家来,确切的说现在的户主应该是陈茂林了。因为陈富贵老人年前已经过世了。 张圩村紧靠林苗圃,也有种植花卉苗木的传统,就是规模小而已,进入村头看到水泥路都铺到了各家门口,各家门前屋后都北绿树掩映,看上去非常的养眼和舒服。 到了陈茂林家门口,发现了大写的喜字,就知道他家已经办过喜事了,(农村有老人过世百日里结婚的习俗)。当我敲响他家门的时候,首先迎接我的是他家一条小白狗,接着就听到有人放门的声音。大门一开,是个年轻的小媳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我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后,被客气的让进了屋。 家庭不是太好,但是比较干净,但还是达不到城里人爱干净的水准,主要是农村里杂物太多吧,看上去还是有些凌乱。 交谈中知道知道新媳妇叫孙晓芳,是新庄人,毕业于常州技术学院,是个日语专业,和对象陈超是在宿迁长城电子密封厂工作认识的,公公陈茂林和婆婆张秀娥都在外面做工,每天早上6点多出发,知道晚上6点多才能到家,这也是我好几次来没有见到陈茂林夫妇的原因。 目前而言,这个家除了孙晓芳没有上班外,每月的收入都在8000---10000元之间。是个创业型家庭。 晓芳说暂时没有上班,一是家里需要个人手,二来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我对她说,我们楚霸公司正在开辟掌上项羽业务,如果有兴趣可以来这里上班。晓芳便向我了解了一些情况。 由于要到村里的禁烧点上工作,我就没有多说。 临走的时候,我对她说,那天晚上我过来,见见你们一家人。 她说:欢迎! 时间:2014年6月7日 晴 了解村情民意 顺河镇本来我也是我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联系发现小麦收割的很快,有的村民已经在田里放水了。手头工作再忙,也要到禁烧联系点上看看。点。 我随着村里的禁烧组人员在村里的地块,转了一圈, 村支部书记许业华告诉我说,今年夏季风调雨顺的,小麦的平均产量在10000斤左右,老百姓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被粮贩子收走,价格是1块一毛多呢。说这话的时候,许书记的脸上也是喜气涟涟的。说话许书记指着不远处的田头,丁主任你看看,小麦刚刚收下就在放水灭茬了。 张圩村现在改叫居委会了。随着城市建设这个村的地理位置彰显的便捷。她位于陆塘河畔,东邻洋新高速公路,北邻宿沭一级公路,南靠宿关路。全村726户人家,社会人口3336人,土地3326亩。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党员94人,8个片组长,村里主职6人,2012年被定位省定经济薄弱村,建卡贫困户142户,其中五保户28户,低保户42户、贫困户72户。 在村支两委的努力下,该村着力构建生态型、观光型、效益型农业格局,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高效农业,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乡村规划为龙头,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到了2013年该村肖庄组被省评为“四星级康居示范村”。连续三年荣获顺河镇目标综合考评三等奖。 今年该村要融入顺河大梨园湾的发展格局,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设采梨园,引导农民发展花卉苗木、乡村旅游业,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把废地开挖鱼塘,建垂钓园、吸引城里人到农村旅游。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加快项目推进,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确保今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 在这样的村驻点联系,我充满了信心。 时间:2014年 6月10日 下午 晴 听顺河镇镇党委书记杜利强禁烧田头聊发展“经 ” 六月的顺河,阳光普照。这个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工业重镇眼下同样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三夏”生产景象。 在张圩村部西头的十字路口,在一个简陋的棚子边上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的“张圩村秸秆禁烧值班点”显得格外的醒目。下午,我和和张圩村支部书记许业华等3位同志,正在说着村里的基本情况和群众路线教育的新鲜事。 4点多钟,顺河镇党委书记杜利强来张圩村检查工作来了。看到我和书记在场,杜书记很是高兴,还打趣的说:“有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支持,张圩村的禁烧形式一定会更好”。 夕阳斜照,还是那样的炙热。 许业华对杜利强书记说,全村2600亩小麦只有眼前这100多亩零星地了,预计明天全部结束,秸秆还田保障在100%,眼下全村四台大型灭茬机正在紧张作业,全体村组包组包地块,责任到人,灭茬的田块已经开始上水,三天后即可掀起水稻栽插高潮,保障没有一个火点出现。” 听着许书记兴致勃勃的汇报,望着不远处的一块郁郁葱葱的绿化苗圃,看着地里正在运送粮食的村民,杜利强书记对许业华说:“眼看六月就要过去,时间过得飞快,你对者半年的工作是否满意,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打算,对和镇党委政府签订的目标任务有什么具体创新举措,这才是你的工作重点,如果我是单单的为了检查禁烧工作,我可以打个电话问问你就知道事情了。”听到杜书记这样说,许书记嘿嘿的笑了起来。 看到许业华憨厚的表情,杜书记说,张圩村的工作我是肯定的,鉴于目前的发展态势,我提出几点看法供你参考,着眼眼前的放眼长远的,抓住重点的,培养亮点的。眼前的工作重点就是水稻抢栽,要组织村组干部帮助群众协调用水,同时对部分零星地死角做好秸秆清理工作,不要大意失锦州,哪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不能有;着眼长远的,张圩村是个农业村,紧靠中国最美乡村林苗圃,张圩村的未来发展方向要融如融入大梨园湾的发展愿景,通过辐射发展张圩村的乡村旅游业,引导农民走出一麦一稻的种植模式,走发展花卉、观赏旅游的经济模式。听到这里,许书记的眼里流露着新的光笑容。 杜利强书记接着说,我说的重点就是工业强村,也就是村级集体经济。张圩村的集体经济已经突破了20万元,基本都是靠产房出租等得到的,缺少的是支柱型村级企业,要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今后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说到这里,杜书记打了个电话:“喂,上天来洽谈办厂的那个老板怎么说的,奥,奥知道了,这个项目一定要落户张圩村,这是硬任务。好的好的”。杜书记对许书记说,党委政府是处于全盘考虑工作的,项目一旦来了,你们就要全力做好帮办和服务工作,在保障企业发展的同时,你们要主动出击,瞄准项目落户,让村里的老年人在家门口上班赚到工资;要通过老村部盘活、废地开挖鱼塘,建设垂钓鱼塘等措施,确保实现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目标。 说到这些,杜利强的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眼下要加快千亩采梨园的流转进度。这是张圩村的一个亮点工程,也是融入大梨园湾的工作拐点。让更多的游客在梨园采摘果实,还可以拉动乡村饮食、购物等相关产业,是实现农民就地增收的新举措。 杜利强书记最后说,作为村支部不仅要做事而且要会做事,干成事才是创新型干部,要带着感情做事,做群众满意的事情,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下一步要围绕群众实践活动开展村组党员干部述职述廉工作,请群众提意见提建议。同时要做好干部队伍自身建设,要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把有想法、有带头致富的能人作为村级干部后备人才来培养,以此来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和工作水平。 直到这时,杜利强书记才转身才对我说,张圩村是你的群众工作联系点,你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多的报道张圩村的工作亮点,推进张圩村工作迈上大发展平台。 我说,这是我的义务,一定会做好的。 夕阳西下,我们的心中却是一种红日东升的感觉…….
/ @. A7 M c# y: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