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楚霸网

楚霸文学楚霸文学
关注: 1贴子:1631 排名: 9 
0 回复贴,382278 次查看
<返回列表

[转载文章] 宿豫新庄:乡情馆里看变迁

发表于 2023-2-9 15:48:31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评媒 于 2023-2-9 15:50 编辑
1 O& H6 D% O* ~2 w3 M2 f1 F
- O% s: ^: V, v& r$ `
乡情馆里看变迁
( d( j' g2 z+ P, P
丁厚银 宿迁史志
在宿豫区新庄镇,有几幢红砖砌成、颇有年代感的老房子矗立在镇政府对面的广场上,显得个性十足。据说这里以前曾是乡粮管所的所在地,后来,随着国家粮食购销和储备体制的改革,失去了原来的粮食收储功能,一排排高大的粮库也就一直空置在那里。2017年,镇政府决定盘活这部分资产,将其改造成“小镇客厅”。
微信图片_20230209154728.jpg

, k4 Q! ?8 `' y% z* s0 z8 q
新庄小镇客厅
' g0 o0 r2 L; B& m& O6 I

那些空置的粮库通过改造,便成为了“小镇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照功能划分为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图书馆、乡情馆和文创馆。

走进图书馆,浓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四周的书架上,大约8万册图书整齐排列,这些图书大多来源于镇文化站原有的和最新采购的,还有一部分是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中间是阶梯状的可以容纳四五十人的小型讲堂,旁边还有可以让人静静读书的卡座。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小镇书屋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许多家长都会带孩子过来读书学习。当地的学校也会在图书馆举办读书会等活动,还有一些部门、单位经常在图书馆举办新思想大讲堂。
) r8 R) A  v8 H8 L% W; s; J$ U

位于小镇书屋西侧的乡情馆,如今已经成为整个“小镇客厅”最吸引人的地方,同样是在粮库的基础上进行保留式改造而成的乡情馆,本身也成为了乡情回忆的一部分。

乡情馆展厅设计元素共分7个部分:小镇春秋、乡愁记忆、乡贤名人、幸福小镇、小镇书香、小镇乡音、交公粮(场景)等。从新庄的悠久历史讲起,采用实物展示、情景还原、照片对比、声光特效等多种形式,讲述了当地的大事记、村庄的发展史、小镇名人、风俗变迁、记忆行当等。展厅内有农民生活用品、老式农具、交通工具等老物件1500多件,充分展现了新庄地方发展历史、乡音和乡情。

走进乡情馆,在迎面最显眼的地方是一口古井的模型,名曰“时济泉”。此井的真实地址位于该镇陈墩村,传说是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挖,至今还遗存有三口。从北向南,三口古井在同一直线上,最北面的一口就是“时济泉”,“时济泉”向南约120米是第二口古井,人们都叫它“园井”,“园井”的南面,相距大约60米处还有一眼“桥南井”。现在,这三口井都是宿豫区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图片_20230209154737.jpg
9 ~9 Q; `3 r- o6 E

小镇春秋部分利用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新庄镇各个村庄地名的由来、历史、遗址。陈墩、驮儿滩、朱瓦、陈瓦房等许多地名甚至都是从西汉、明、清时期传下来,至今仍在使用。

小镇大事部分,一幅幅图片,详细记述了新庄镇舍小家顾大家接受骆马湖移民的历史。1958年新庄镇为了响应宿迁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旱改水和骆马湖水库蓄水的需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朱圩、陈墩、新庄、前进和安圩等五个村就接收安置了830户3946名骆马湖移民。

许多从农户家中收集来的老物件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乡村记忆档案,带着浓浓的乡愁,穿越历史,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地界协议、承包合同、社员工分统计表、卖粮证、民兵花名册、知青登记表、带着油墨气息的简报、奖状以及布票、粮票、邮票等。除此以外,还有各种生产、生活工具,独轮车、煤油灯,杈耙扫帚扬场掀,锅碗瓢盆勺铲钳,五花八门,有许多东西现在都很难见到,年轻的人也很难认识,不仅不知道它的用途,更叫不出它的名字。这些在现在看着觉得很有趣的档案资料,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态。

1 I/ b/ q' m( q( f
“这些耙子、铁锹等都是以前老百姓干农活时使用的农具,把它们悬挂在这里,下面铺上泥土,造型很别致吧?还有这些土灶台、簸箕等,都是我们以前用过的。”说起乡情馆,曾参与筹建的蔡同毅馆长深有感触:2018年5月他接到建馆的任务,到2018年8月馆建成对外开放,短短3个月时间,为了让馆里的内容更丰富,他不仅跑遍了整个镇,东海、南京、上海也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个馆里,小到一张纸,大到一辆轿车,都是他和同事一起淘回来的。有的东西拿来时已有破损,他们就想办法把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在新庄乡情馆内,还有许多物件都是当年插队知青留下的。上世纪70年代,新庄也是知青点,几十个来自南京、徐州等地的知青在这里度过了风风雨雨的一段时间,每个人都有难忘的故事。现在的杉荷园内的一大片杉树林,就是他们插队的时候栽植的,如今已经根深叶茂,成为了一处难得的乡村旅游景点。蔡同毅去年到外地拜访过一些知青,听他们讲了插队时的故事,有的知青还把以前用过的东西给他带回来放在了馆里。

漫步乡情馆,浓浓的乡情随处可见,在展馆尽头,一幅巨大的农村以前建房的情境图和一个以前农村家庭客厅布置复原模型,尤其引人注意。那个时候,农村建房请人帮忙都是“打情工”,不需要支付工钱,只需要准备简单的饭菜即可。村里谁家有事,一声招呼,大家都去帮忙,一边干活,一边交流,大家其乐融融,没有利益纠葛,也没有偷奸耍滑。

在游戏乡村部分,绘制了十几幅栩栩如生的儿童嬉戏图,并配以文字说明,许多图上的游戏项目在我们小的时候都玩过,打陀螺,踢毽子,滚铁环,跳房子,打四角,丢手绢,撞拐,摔纸包,抬花轿等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不仅勾起了我们的美好回忆,更是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自从乡情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许多居住在附近的老人,没事的时候总爱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以前用过的物件,聊一聊以前做过的事。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一本本档案,仿佛又将他们带入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连许多城里人也经常来到这里,他们常说:“到这里来转转,回忆一下过往,感觉特别亲切。”

小小乡情馆,大大民生事,从凭票购物到超市自选,从草房到楼房,从独轮车到汽车,从书信到微信,一桩桩、一件件,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情怀,满满的幸福。这些巨大的变化,映射出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对党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充分肯定。

乡愁是一种家乡味道、是一种故土情结、是一种精神依托。一盏油灯承载岁月的变迁,一封家书寄托亲人的思念,一份乡愁唤醒尘封的往事……珍藏岁月,留住记忆,见证发展。乡情馆让乡亲们在回忆里找到实实在在的载体,留住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 t) E' A6 O7 v0 c3 W
微信图片_20230209154712.png

丁厚银  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宿迁市作家协会理事,宿迁市宿豫区作协副主席。先后在江苏、山东、安徽、广东、海南、陕西、河北、河南等十多个省市的三十家报刊发表各类散文、随笔共五十多万字。


' \. A* Q( N4 ]& @/ K  b
/ s* ]& ~: a: p, Z

6 B) @# I, X5 T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2001-2013 chubawang.net http://www.chubawang.net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苏ICP备17012952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X3.4公安网备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873771296Comsenz Inc.
发帖 客服 微信 手机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