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的随想 --从拍到的一张照片说起 文/金平眉 如果说手机是我们的梦,那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写照。 我们离不开手机了,因为不是不想离开手机,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和科技的支付手段,“捆住”了我们的情感,同时手机的越来越多的用途和多元化的知识信息、还有愉悦,让我们可以和亲人、朋友、情人分开,而你却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了。 如果说手机是成年人的工具,那么手机的就是孩子的第一本“小人书”“童话”,而且远比这“爱不释手”。 我的孙子,爱手机的“痴迷”程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们,他通过手机,认识了宿迁市场几乎所有的车的名字,还有宿迁市场见不到的豪爵名车,这都是手机的力量;一个上中班的小孩子,通过手机认识500多字,走在大街上,看门面招牌,如有生字,便问大人,从而扩大认字的层面,而且自己通过手机、手写或语音去百度搜索自己想到看到的世界........等等。 我也曾感叹,手机会害了一代人,但又无奈没有好的教育方式。而且大家都是一个声音:“现在的孩子都这样。” 都这样?都这样! 昨晚,我在珠江路一家酒店吃过饭,自由的散步回家,路过一家也是饭店的玻璃内,看到一个孩子,躲在布幔的后面,借助外面的灯光在看手机,家里的大人估计是忙于生意,也顾不上她了。而她却怡然自得的沉浸在她看手机的喜悦里,一个暂时被忽略的童心,此时,只有手机,唯有手机打法她的时光了。 “现在的孩子都这样”,我印证了大家都说法(应该也有里外)。 于是,我有一下的感触。 随着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普及和便利性的增加,许多孩子都沉迷于手机中。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社交能力的减退。因此,作为父母或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 一是实时使用。与孩子们一同商讨制定一份家庭规定,明确规定手机的使用时间和场景。例如,在学习期间、吃饭时和临睡前禁止使用手机。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在户外活动、与家人互动、阅读书籍等其他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中度过更多的时间。 二是树立榜样。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自觉地减少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并积极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果我们自己都离不开手机,很难要求孩子做到。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手机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还有更多有趣和有意义的事情等待他们去探索。 三是培养兴趣。学校要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音乐艺术、手工制作等课外活动,以及亲近大自然和社区服务。家长也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在激发兴趣爱好中,逐渐淡化手机依赖意识。 还有一点感触,是要得罪老师的。如果老师传播知识的手段推陈出新,也像手机一样的有诱惑力,同时像安排家长辅导作业一样,帮着家长说一些常看手机的危害,我想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改变孩子们过度使用手机的现象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规矩、树立榜样、家校联合来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学习和成长。 最后想说的是,不是孩子爱看手机,是孩子看手机就安静。此时家长省心,过后家长烦心,只有寻找“两全其美”的好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 远离手机不可以,正确使用手机皆可以。 今天就说这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