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楚霸网

楚霸文学楚霸文学
关注: 1贴子:1631 排名: 9 
2 回复贴,148925 次查看
<返回列表

[原创首发] 王孝玲:感谢生命中那些曾经鞭策过我的“贵人”

发表于 2023-8-7 17:06:47 |阅读模式
640 (1).jpg
感谢生命中那些曾经鞭策过我的“贵人”
; X$ S1 ^& W$ e) u/ r6 B9 g
——在《岸上流年》新书赏读会上的发言

2 I6 m2 J- ~0 w( V$ c3 G9 t
王孝玲
* s5 ~; z0 o7 `
自古宿迁多才俊,喜今盛开女儿花。阅读孝玲的散文,嗅得到流年的芳香,嚼得出生活的艰辛,咂得出人生的况味。伴着孝玲从古镇皂河一路走来,我们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运河岸上时空,品味了至今弥漫在她家乡的那浓淡相宜的人间烟火,领略了一个个活跃在孝玲记忆里的市井凡人的新奇人生,《岸上流年》带给读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阅读享受。——王清平赏鉴5 B7 q0 T4 G9 D* p9 e0 H

% Z0 J8 Q8 H& h- J6 H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文友:6 w! Z" w( }4 v6 j' s
非常感谢各位冒着酷暑、舟车劳顿从城区赶到这里,莅临我的习作赏读会。作为作者,想说的该说的,差不多都在书里说过了,可既是新书赏读会,作者不免要啰嗦几句,我发言的题目是《感谢生命中那些曾经鞭策过我的“贵人”》。# c5 v* w8 q+ ^2 w  x2 ?
我算不上是个自信的人,也算不上是个主动的人。到今天能做成点事情,大部分都是逼出来的,说得文雅些是生命中的那些“贵人”鞭策出来的。父母婚后九年才有一女,就是我。本应视为掌上明珠,恰恰相反,从小到大,父母却很舍得使唤我。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牛使牛,无牛使犊。”刷锅洗碗、推磨烙煎饼、挑水洗衣服这些家务活不说了,农活也一样不落地做了个遍,从割草剜菜到收麦割稻,挖地、打药、撒化肥,能数得到的农活,我都干过;跟别人不同,我除了干农活,还要起早跟父母弹棉花、网被胎。每当冬夜,鸡叫头遍,正在困头上,父亲便要叫醒还在熟睡中的我,跟他一起网被胎。父亲是那种较真的人,跟他一起做事,一丝一毫马虎不得,做不好,一准会逼着你返工。所以长大以后,我能吃得了苦、挨得了累、耐得住烦,做人做事也还算靠谱,大约是从小被父母逼出来的,或者叫鞭策出来的。
5 I% P4 c% i2 {3 k: i+ i2 a) K/ t. W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赶上生育高峰,到我上初中时,镇上初中已接纳不了激增的小学毕业生,皂河小学办了个戴帽初中班,我作为街东头那一片的孩子,被分在皂河小学戴帽初中班。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位“贵人”——教语文的韩津老师(韩光化校长的父亲)。他拿我们这帮子懵懵懂懂的农家子弟当回事,鼓励我们不吃馒头争口气,要敢于跟镇上的初中生一较高下。所以,全县初中生作文竞赛的时候,他鼓励我和另外几个孩子报名参赛。说实话,当时我一点信心都没有,甚至觉得去了也只是凑个数。竞赛结果出来后,我居然榜上有名,名列全县十五名中的第八名,在宿迁会堂领了奖,还获得免试进入宿迁中学读高中的机会。这样看来,如果没有韩老师的鼓励和鞭策,我不可能进入县中读书,也不可能考上大学,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7 }% b# s; K3 \1 p& B9 d2 F$ F% [# f$ O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宿迁中学任教期间,语文备课组的同仁,大多是我的前辈,他们阅历资历、学识水平远高于我。我只有跟在他们后面学习的份儿。可突然有一天,教务处主任找我谈话,说让我做语文备课组长。我一听,摇头摆手,竭力推脱,说:“真的不合适,哪有让一个小年轻的去做一群老资格的头儿的。”教务主任也很固执,说教务处是经过慎重考虑才作出的决定,不好更改,先做起来再说。硬是赶着鸭子上了架,让我做起了语文备课组长。期间,我本着为这帮子老资格做好服务的原则,腿勤手勤、上传下达、沟通协调,他们也都十分地架势和配合,语文组的面貌居然大为改观。事后一想,不是我当时有多大能耐,实在是因为以前不管他们当中谁做组长,都有人不服气,现在改用一个小年轻的,又是个女同志,于是处处关照我,语文组居然从以前的极端松散到后来的极其融洽。想想看一个融洽的群体,哪有做不好事情的。现在想来,如果没有教务主任的那么一逼,让我从备课组长做起,我又怎会从此走上教育管理岗位。" Q- r; U. R) N. u( m( @# I9 H5 i
7 M1 |3 a, K" @) x. t( T/ N
2020年,我从校长岗位退下来之后,生活节奏随之放缓,我有了一些思考和反刍的时间,渐渐咂摸出点生活的况味。于是我拿起笔,写了两篇关于家乡皂河的短文,尝试投到地方报纸,出乎意料,在《宿迁晚报》和《宿迁日报》副刊发表。本来只是业余生活的调剂,哪知副刊主编胡继风老师认为皂河古镇的文化底蕴值得深挖,有必要设置一个栏目,责成我写一写古镇风土人情、挖一挖皂河传说掌故,栏目取名“皂河散记系列”。我颇为忐忑。皂河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个富矿,需要生花妙笔和宏大叙事。普通人家的生老病死、鸡毛蒜皮,个人视角的短浅狭隘、鼠目寸光,能担此重任吗?说实话,我没有底。胡老师说,写起来,你可以的。在他的督促下,我遵命每周一篇,按时交稿,一年多时间,便有了几十篇。后来又想,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就是以微观折射宏观。我虽写不了古镇全貌,便写写古镇风情的一鳞半爪;虽写不了父老乡亲的大喜大悲,便写写我能感受得到的他们的一颦一笑,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这些文章除了在报纸发表,其中的部分篇什陆续被“学习强国”等新媒体转载,产生了那么一点点影响。期间,陆续有朋友劝我结集成书,我又迟疑了,担心我的这些文字,成了书,会有人愿意读?转念又一想,或许其中有那么一两篇能引发同龄人的情感共鸣,也未可知,最终成了书。
  v) x/ J( [: I3 z) I! [6 D: h8 |' L4 N9 X! C8 {& b& x4 x
《岸上流年》全书共分五个专辑:第一辑“古镇风情”,描写了皂河古镇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第二辑“枕河人家”,描写了临河人家的生活日常和烟火人情;第三辑“音容蔼然”,描写了祖辈父辈师辈音容笑貌,讴歌他们平凡而美好的品格;第四辑“往事历历”,描写了记忆中那些难忘的瞬间,表达对逝去时光的追怀;第五辑“亦真亦幻”,尝试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再现一群普通人的别样悲欢。陈法玉主席、姚卫伟老师为我的书写评论,胡继风老师、王清平主席为我的书写序言。王主席除了写下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序言,还在每一篇的末尾做了阅读札记,逐一点评。一路走来,我何其幸运,生命中能遇到这些“贵人”,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与鞭策,不会有今天的我,更不可能有《岸上流年》的问世!我出生在古镇皂河,在皂河度过了虽然清贫却欢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以及刚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时光,可以说生命中最纯真、最美好的二十年留在了皂河,父母的养育之恩、古镇的纯朴民风也在那二十年深深地滋养和濡染过我。
/ a7 U7 }" m+ q8 w: v! g
$ V& X7 X) c: G# A$ S; _9 v现在家乡皂河日新月异,作为皂河人,我不曾为家乡做过什么。后半生,如果能用手中的笔,写点东西,献给生我养我的皂河古镇、献给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也算是给家乡文化建设尽点微薄之力,倘能如此,便不枉此生!谢谢!
3 x& K! w' G% g6 ^) G7 ]/ R  c4 R  o) @- d& G/ w; s" ~

王孝玲,出生于湖滨新区皂河镇,曾任江苏省宿迁中学校长、党委书记,宿迁市教工委委员、副局长,现为宿迁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宿迁市老年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青少年写作学会理事、宿迁市散文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名教师,江苏省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中小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在《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雨花》等报纸杂志发表散文数十篇,计二十余万字。2023年5月出版散文集《岸上流年》。

640.jpg

7 I+ t& }4 m) {4 O# j  K0 Y9 {+ _
《岸上流年》全书分为五个专辑,第一辑古镇风情,描写了皂河古镇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第二辑枕河人家,描写了临河人家的生活日常和烟火人情;第三辑音容蔼然,描写了祖辈父辈师辈的音容笑貌,讴歌他们平凡而美好的品格;第四辑往事历历,描写了记忆中的难忘瞬间,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怀;第五辑亦真亦幻,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再现一群普通人的别样悲欢。. B, Y! `; ]0 P+ h! l
- Q4 [+ D, A3 m4 |: W4 m5 Q8 h

0 C2 g, v; o, ]7 y: _( r
! ?2 k, w  g1 r
 楼主| 发表于 2023-8-12 12:52:07
我对《岸上流年》的简评

! f  x! n8 s- w3 n& C3 N
胡继风

2 M& ~# p6 K- I3 q- E
作为一名读者和一名编辑,同时也是一个同门师弟,我很喜欢王孝玲老师《岸上流年》这本散文集,原因很简单:它具备优秀散文的两个重要指标:真实性和感染力。王老师写的虽然是自己的悲欢离合、耳闻目睹、酸甜苦辣,但是我读了却有一种她在写我的感觉。好像故事里的一切人物我都是我的人物,故事里的一切情感都是我的情感,好像我是跟在她的身后一起长大的一样。我不由自主地会把她的喜怒哀乐嫁接到我自己的身上。
& o/ x4 M1 b" }- z& O' Y) @
《岸上流年》是王老师的第一本文学作品,也是我自己读过的宿迁第一本小镇文学作品、第一本大运河文学作品。我先来说说小镇文学。小镇文学是很重要的文学形式,小镇文学就是以小镇为主题背景创作的文学,通过描述小镇的日常生活、人物形象、情感氛围来表达对小镇的独特感受。中国有很多有名的文学小镇,比如鲁迅的鲁镇,茅盾的林家铺子,沈从文的边城,汪曾祺的高邮。宿迁也有很多有特色的小镇,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情风物、市井画卷,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人情风物、市井画卷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我一直期待能读到一本宿迁本土的小镇文学作品,一直没有实现,但是《岸上流年》出版以后,填补了我对宿迁小镇文学的期待。
: D: h+ R$ }8 s
再来说说大运河文学。大运河文学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运河滋养的文学,或者说是描绘大运河两岸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的文学。大运河文学在上非常繁荣,甚至《红楼梦》《金瓶梅》这样的鸿篇巨著都属于大运河文学范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绍棠,代表作是《运河的桨声》。新时期以来大运河文学作家和作品有苏童的《河岸》徐则臣的《北上》王梓夫的《梨花渡》夏坚勇的《大运河传》。宿迁是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但是宿迁没有一本相对独立的大运河文学作品。《岸上流年》出版以后,同样填补了宿迁大运河文学的空白。从这个角度上说,《岸上年》的意义就重大了,它不仅仅属于王孝玲老师本人,也属于皂河,属于宿迁,属于千年流淌的京杭大运河。

9 U- ?7 D) a# M, h1 F
 楼主| 发表于 2023-8-12 12:58:12
胡继风作家的这个点评 很是精致!

快速回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2001-2013 chubawang.net http://www.chubawang.net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苏ICP备17012952号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X3.4公安网备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873771296Comsenz Inc.
发帖 客服 微信 手机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