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盛街,宿迁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我喜欢抬头仰望天空,我始终相信,天际的那一抹浅蓝是大自然最美丽的颜色,是颜料调不出的恬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家乡记忆中的天空,而我珍藏的,不是这个城市的红灯绿酒,而是家乡的老街古巷。
, G: R+ Y& m! u U8 H读懂一座城,要从这座城市的老街巷开始。这座城市的沉沉浮浮、起起落落,往往都揉杂在这条街巷里,成为浓缩的精华。现代文明的浸润令宿迁容光焕发,几乎看不出她真实的年龄。很庆幸还保留着一条老街--新盛街。新盛街地处宿迁老城区,市府东路与马陵路之间,是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据史料记载,新盛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建筑风格,极乐律院、显佐伯行宫、火神楼、灶君庙……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窄窄的过道,幽深的巷子,搁浅了时光!
1 X+ [' \- e6 O4 H" K新盛街不仅是一条街,而是一个街区。层层叠叠的屋檐,错落有致的楼宇,纵横交错的街巷,书写着新盛街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的繁华。而我,就在这样的一条街里生活过。那里埋藏着我的一小段人生,蕴含着我的一些抹不去的经历。这条街上生活着的,大都是社会的底层。天还不亮,窗外就传来他们三轮车在石板上咯噔咯噔的行驶声。我往往在这声音里醒来,望着朦胧的天花板,回想一下昨天,思索一下将来。在晨曦里,商贩们的生意开始了,包子、豆浆、油条、煎饼的出现,改变了这条街上里人们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自此早上不再做饭,到摊位前买一杯豆浆,两个包子,便上班去了。起床迟了的孩子们,也会在小摊前吃点什么早点。涌现在这条街上的小商小贩和这条巷子里的居民相互影响,相互发生着变化。
5 u; m( D' R2 _" W' t, q靠近新盛街尽头有家米粉店,是母亲上街不变的牵挂。她说小店环境不错,米粉也别具一格,让她尝到了充满乡情的味道。母亲不喜大鱼大肉,却独爱这清清楚楚的米粉。母亲经常教育我做人要清清白白,就像碗里的米粉,朴素却韵味无穷。每次与母亲面对面坐着吃米粉,我们总是点不一样的,为的是能够给对方多夹一些不同的配料。当两碗香气十足的米粉端上桌时,我们相视而笑,母亲总是抢先把米粉往我碗里舀,而当我反应过来往她碗里夹时,母亲用粗粗的手把碗一遮,“别难为我啦,吃不了那么多。”我只能乖乖地独自享用多出来的大份佐料。看着我打饱嗝的样子,母亲总会捂着嘴笑。
7 Y9 f" j5 n; A如今,当我站在新盛街的高处,看着那些层层叠叠,不曾变更的青砖青瓦。有一刹那,我真的看到那些瓦片下方藏着的青灯梦影——那里的隔扇门前,还有诵经的身影。实木长桌上,还是规整的纸砚。线装书里,还躺着端正的小楷。那里的风,让灯火跳动,让影子倾斜,让纸张窸窸窣窣。不同时代的人,在同一个屋檐下,被同样的风吹着,过着同样的生活。火不曾灭,风曾不息。. q7 d. i/ G: i9 d7 A
新盛街,家乡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裹满了整个大街,红尘中,一路走来,大街里留下了多少的春花秋月,多少的逝水沉香,叙述着如风的往事,如品一杯醇香满溢的成年之酒,回味悠长,久久萦绕。夜色降临,历经岁月的磨砺变得平整而光滑的水泥路,在幽幽暗暗的灯光映射下泛着光亮,默默地见证着星移斗转的历史沧桑。此刻的新盛街恰如一张张陈旧的照片被翻动着,熟悉而又亲切着的,漫步寻觅新盛街故事里的点滴,或惬意、或幽静,这都不过宿迁人的生活气息,弥漫着的都是一种回忆。而我被这远离城市森林的静谧与安宁所包围着,用心灵聆听着、怀想着往日的喧闹而繁华的景象。 E6 s- ?( [2 [
宿迁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快,宿迁的古街古路正在消失,新盛街将重新容光焕发。我在南通工作,家乡的兄弟姐妹告诉我,新盛街已启动建设,将注重文化传承,突出城市特色,把新盛街建设成为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文化工程,项目分为历史风貌区、住宅开发区以及新建幼儿园,而那些老建筑将最大程度地予以保留。建成后老建筑会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新盛街也将成为宿迁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 y; [, R" Z1 P) Z7 _4 U在新盛街,运河的风,一遍一遍地是把新盛街的往事还给新盛街。它,在屋顶上方吟唱。带着旧时的腔调,旧时的气息。再回首,看着新盛街的飞檐翘角,青砖小瓦。我们宿迁人都心喜万分,认为宿迁最后一条老街终于有救了,终于能保住宿迁这个城市的根了,这断垣残壁是毁坏也预示着新生。正如新盛街之名,愿它延百年“新盛”,再现往日繁华风姿。(晓宇)0 K- U8 Z& j+ n. a/ M9 `2 h+ `+ |
文章转自 宿迁论坛0 G' N1 Y; r) \. W' P+ P1 N
+ d4 p, f8 f% P: }3 s, v. n |